印媒:印度同中国打交道须反思——提升工业竞争力成关键

《德干先驱报》在8月11日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印度与中国的关系颇为微妙:政治上处于尴尬境地,经济上却愈发依赖中国的进口商品。尽管政府尝试限制进口,但来自中国的商品进口量依旧持续增长。这一现象部分归因于印度工业界对华依赖度高,以至于在政策立场上难以维持稳定。此前对华公民实施的签证限制已经有所放宽,尽管这一变化未得到所有人赞同。

印度经济虽保持增长趋势,且国内消费需求旺盛,但新制造业投资并未显著涌入,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也未能突破两位数。即便有多项投资优惠政策出台,现状仍未见显著改观。全球范围内热议的“中国+1或+2”策略似乎并未减缓资金流向中国的速度,印度亟需思考如何强化本国工业实力。

文章分析称,印度面临的挑战在于其应对措施未能紧跟全球贸易环境的需求变化。国家在工业生态系统的管理上缺乏足够重视,传统观念中促进贸易和经济增长被视为终极目标,忽略了规模效应的重要性。经济学家强调,“规模报酬递增”是普遍规律,企业的规模和集群效率能产生积极的外部效应,而这与产品技术复杂度紧密相关。

相比之下,中国自上世纪90年代末便开始构建高效的工业生态系统和实施定位策略,加上政府大规模增加工业投资的宏观调控,促使其在全球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疫情前,中国已拥有全球制造业约35%的市场份额,现估计已升至38%左右。中国制造业的优势还得益于高度集中的国内生产布局,数百个大型产业集群的形成,包括众多经济特区、开放城市和自由贸易区等,有力推动了规模经济。而印度的制造业则分散在更多小规模的园区内,影响了规模效益,导致物流成本相对较高。

因此,印度要想在制造业上具备全球竞争力,必须从根本上调整策略,优化制造业生态系统。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