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医疗科普视频账号背后运作链条 流量变现与专业失守

调查医疗科普视频账号背后运作链条

近期,中央网信办启动了“清朗·网络直播领域虚假和低俗乱象整治”行动,旨在纠正包括利用“伪科普”与“伪知识”进行误导性营销在内的五类网络直播问题。此行动特别指出,有人假冒医疗、教育、金融等领域的专业人士,在提供所谓的专业服务同时,推广商品或课程,这种行为已构成不当营销。

调查医疗科普视频账号背后运作链条

在这个背景下,网络上众多的医疗科普视频账号受到关注,它们是否真由医生亲自运营,以及医疗健康自媒体的界限何在,成为讨论的焦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展开了深入调查,揭露了这背后的复杂生态。

实际情况显示,许多看似由医生直接管理的医疗科普视频账号,实际上是团队运作的结果。这些账号背后,通常存在一支包括运营、拍摄、剪辑乃至客服在内的完整团队,负责账号的日常更新、内容策划、用户互动及流量转换,将观众引导至医疗机构。在某些情况下,医生本人可能仅参与视频录制,而内容的策划与编写则由非医疗专业背景的团队成员完成,他们借助网络资料拼凑科普内容,医生的审核作用有限。

为了追求流量,一些运营团队采取了诸如剧本摆拍、蹭热点、夸张标题等策略,发布的内容不仅涉及医学领域,还扩展到了与医疗无关的话题,以吸引更多观众。更有甚者,部分团队会精心设计情节,如虚构感人事迹,或提供未经验证的健康建议,这些做法不仅模糊了医疗科普的界限,还可能对公众造成误导。

此外,部分“网红医生”利用其网络影响力开启了商品销售功能,销售的商品种类繁多,从健康产品到日常生活用品,不一而足,而这些商品与医生的专业推荐之间的界限往往模糊不清,存在隐性广告植入的嫌疑。一些MCN机构则通过引导用户进行线下咨询,进一步将线上流量转化为医院的实际就诊人数,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商业链路。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各大平台加强了对医疗账号的监管,要求认证医生资质,但仍有一些账号通过规避策略,如多点执业等方式,绕过平台规则,继续发布内容。

综观整个行业,医疗自媒体的健康发展亟需更加严格的规范与指导,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专业性,保护公众免受误导,同时也为真正致力于医疗科普的医生和团队创造良好的环境。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