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放宽应届生认定标准准,助力高校毕业生更好就业

多地放宽应届生认定标准

近日,湖南、山东、贵州、广西等多个省份相继出台新政,调整了应届生身份的认定标准。这一系列政策变动,让事业单位在招考时,不再审查应聘者的工作经历和社保缴纳情况。此举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选择,让他们在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可以更加从容地探索与尝试。

一、应届生身份重要性凸显,部分毕业生选择“慢就业”

长期以来,国家和地方在公务员、国企及事业单位的招聘中,往往会对应届生给予一定的倾斜。例如,浙江省在近三年的省级公务员考试中,超过一半的职位都专门面向高校应届生。同时,在国企、世界500强企业及大型互联网公司的校园招聘中,应届生的身份同样备受青睐。

然而,各地对“应届生”的定义标准不尽相同。有的省份以毕业时间作为判断标准,有的则以工作经历或社保缴纳记录来认定。通常情况下,一旦应届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保,便不再被视为应届生。这种情况导致部分毕业生在就业选择上变得格外谨慎,宁可选择缓就业或慢就业,以便保留应届生身份,以便报考专设岗位。调查显示,19.1%的应届生选择了慢就业,42.8%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延迟毕业是为了保留应届生身份。

二、放宽认定标准,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新机遇

随着应届生身份认定标准逐渐趋严,社会各界呼吁延长应届生身份“保质期”的声音日益强烈。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大学校长吕建曾建议,优化应届生身份的定义,缓解“慢就业”问题。他提议,无论是否签订过劳动合同或缴纳过社保,都应视为应届毕业生,并享受应届生相关待遇。

为此,政府部门和一些头部企业率先做出了表率。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就曾明确表示,2019年和202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可以报考2021年的应届生职位。今年7月,山东、贵州、广西、湖南等省份也相继出台了放宽应届生认定标准的政策。一些大型互联网公司如腾讯、阿里巴巴,也将校园招聘对象的毕业时间放宽至未来一到两年。

这些政策调整,意味着年轻人的就业选择更加丰富。一方面,考公考编失败后,他们不必再死磕“二战”或“三战”;另一方面,他们也可以在职业生涯的初期阶段放开手脚去探索与尝试,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职业方向。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也在鼓励学生“多条腿走路”,而放宽应届生身份认定,能够有效减轻职场新人的心理压力,通过制度的微调推动年轻人实现更充分的就业。

总的来说,近期多地调整应届生认定标准,是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便利与保障的积极举措。这不仅有助于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为他们的职业选择创造了更宽松的空间。希望这些政策能够惠及更多毕业生,助他们在职业生涯的起点上从容起步,找到人生的奋斗方向。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