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近40人集体跳槽引发纠纷,威马被判赔6.4亿元 知识产权保护新标杆

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增长点,已构建起完整且具竞争力的产业链体系。但随着市场竞争白热化,侵犯技术秘密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愈发频繁。9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的典型案件,其中包括一起涉及“新能源汽车底盘”技术秘密的重大侵权案例。这起案件被誉为新能源汽车领域技术秘密侵权的第一大案,历经六年时间,涉及国内两大知名汽车制造商——吉利与威马之间,因近40名员工集体跳槽引发的技术秘密争议。经过二审,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判定威马集团需向吉利集团支付约6.4亿元的经济损失及维权费用,此赔偿金额刷新了国内知识产权侵权诉讼的纪录,采用了两倍惩罚性赔偿原则。

吉利汽车近40人集体跳槽引发纠纷,威马被判赔6.4亿元 知识产权保护新标杆

事件起因于2024年,吉利汽车起诉威马汽车侵犯其电动汽车底盘技术的商业秘密,案件历经六年,终于尘埃落定。核心问题在于吉利公司近40名高管和技术人员集体离职并加入威马,其中不乏高层管理人员。吉利在内部信息安全检查中发现,部分离职员工的电脑硬盘损坏,数据恢复后揭示了他们离职前为威马工作的证据。调查深入后,吉利发现这些前员工在威马继续研发汽车底盘技术,利用从吉利获取的部分技术秘密为威马申请了多项专利,且威马的某些车型涉嫌侵犯了这些技术秘密。

一审中,吉利要求赔偿21亿元,法院判定威马赔偿700万元。双方均提出上诉。最高法二审认定威马存在大规模、有组织地非法获取及使用吉利技术秘密的行为,因此决定采取高额惩罚性赔偿,特别强调了威马的故意侵权、恶劣情节及严重后果。判决还明确了若威马未履行停止侵害等义务,将面临严厉的经济惩罚措施。

新能源汽车行业内的商业秘密纠纷频发,如FF与华人运通的诉讼,以及小鹏汽车员工被控窃取苹果和特斯拉的商业机密等事件,凸显了保护商业秘密对于维护行业公平竞争和创新环境的重要性。最高法借此案例强调,将持续强化司法保护,支持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