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吃进口药的病人涌进民营医院 新需求催生市场裂变

公立医院进口药品供应紧张已成为医药行业的公开事实,这背后是近年来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对药企、医院直至患者端的深远影响。为追求性价比,多数公立医院倾向使用集中采购的药品,占比高达九成乃至全部。此处所指的进口药难开,特指那些已有国产仿制药并被纳入集采的品种,而非常规自费药或缺乏替代品的原创药。尽管如此,特定群体对外购进口药和原研药的需求仍然存在。

在此背景下,医疗领域内开始探索院外市场的发展潜力,特别是商业保险公司和部分民营医院,它们积极寻求满足这部分特殊需求的途径。讨论焦点不再是公立医疗机构为何难以提供进口药品,而是转向何处能获取这些药物,以及如何开拓这片市场。业界逐步形成共识:医保覆盖医保范围内的需求,商业保险和自费则各有分工。

近期,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对含有外购药保障的保险产品需求激增。客户在咨询保险时,首要关心是否支持院外购药报销。保险条款中,外购药品保障正从边缘性福利转变为基本责任。保险公司如众安保险等,已对产品进行升级,不仅扩展了保障范围,还提高了外购药的保额上限。这种变化反映出市场对“外购药责任”日益增长的需求,也促使更多保险公司调整策略,开发新产品。

同时,随着公立医院对进口药品的限制,部分患者转向国际部、特需部及非医保定点私立医院,促使商业保险在这些领域寻找新的增长点。商业健康保险在经历了“百万医疗险”热潮后,面临市场饱和与医保控费政策的双重挑战,而“外购药责任”成为了新的突破方向,激发了市场的想象空间。

此外,民营医院也察觉到进口药品需求的增长,并尝试利用自身灵活的药品采购机制,提供未被集采覆盖的进口药,以此与公立医院形成服务差异。一些民营医院通过联合采购非集采药品,或是引入高端医疗设备,以吸引对治疗质量有更高要求的患者。尤其在肿瘤专科领域,民营医院通过提供院边注射等服务,抓住了未被集采纳入的原研药市场机遇。

然而,这条新兴路径也充满挑战。商业健康险市场规模较小,短期内“外购药责任”对中高端医疗险增长的推动作用有限。此外,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间的信任建立、风险控制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同时,民营医院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生水平方面仍有待加强,以赢得患者信任,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进口药品在公立医疗机构中的逐渐减少,院外市场、商业保险、民营医院正成为进口药的新流通渠道。各方如何平衡需求、风险与机遇,还需时间来验证。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