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就是以前的中专”,大学这本账该怎么算?

二本就是以前的中专”,大学这本账该怎么算?

近期,一位经济学者在社交媒体上的言论引起了广泛关注。他指出,现今的大学毕业生应当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认为本科一批院校大致等同于过去的专科学校,而二本及以下院校则类似以前的中专水平。这一观点迅速引发热议。

“二本就是以前的中专”,大学这本账该怎么算?新京报快评

从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和大学教育普及率来看,上述说法表面上似乎不无道理。然而,考虑到接受高等教育所投入的时间、金钱成本,如果毕业后就业前景和收入水平并未显著提升,将可能导致教育投资回报率降低,甚至出现所谓的“学历泡沫”。

面对这一现状,关键在于两方面:一是探索如何提升高等教育的回报率,确保受教育者感到所受教育物有所值;二是引导受教育者适应社会新变化,摆脱旧有的教育观念束缚。

数据揭示,自1998年至2023年,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巨大增长,研究生招生与毕业人数已逼近甚至超过1998年的本专科招生量。这意味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不能再沿用过去的标准衡量当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但若高等教育未能显著提升个人竞争力,其价值何在?经济学中的“高等教育回报率”概念,即每增加一年高等教育,预期收入增长量,精英教育时期此回报率颇高,而普及化后则面临下滑压力。

吸引学生就读大学,需提升回报率,核心在于确保教育质量,增强毕业生就业市场竞争力,高校应据此控制招生规模并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当前社会仍存在的学历崇拜现象,为某些教育质量欠佳的学校提供了生存空间,但随着高等教育普及率的攀升,仅提供文凭而不提升学生就业力的大学将难以为继。

学历贬值导致部分研究生从事原本专科学历即可胜任的工作,这验证了前述“本科一批等同于大专,二本及以下等同中专”的论断。反之,注重教育质量的大学能培养出推动产业升级的人才,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形成教育与社会经济的正向循环,这才是高等教育普及的正面影响。

“二本以下等同中专”的观点忽视了教育质量的重要性。随着国家强调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高校必须重视教育质量而非单一追求规模扩张。

同时,社会上仍有“考上大学万事大吉”的陈旧思想,这显然已不合时宜。无论是大学学习还是继续深造,提升个人能力和竞争力才是关键。

对于学生而言,重要的是避免将大学经历降格为中专水准,应理性评估高等教育的投入产出比,为自己的学业和职业生涯做出合理规划。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