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济纳旗:“三易旗府” 铸大义,“航天牧歌” 传佳话

  中国青年网北京10月13日电(记者 姜文山) 在内蒙古额济纳旗这片广袤而光荣的土地上,“三易旗府 —— 最好牧场为航天” 的故事如同一首动人的赞歌,传颂着阿拉善人民担当大义、为国奉献的伟大精神。

  为助力国家航天事业,额济纳当地干部群众与牧民多次举家搬迁。1958 年 3 月起,因建设导弹试验靶场的需要,在不到两年时间里,额济纳旗政府历经三次搬迁,4000 多名牧民、10 万多只牲畜搬离宝日乌拉。

额济纳旗党政机关旧址:宝日乌拉姜文山 摄

  此后,从1958年5月到1969年4月,牧民赶着7万多牲畜,在 11 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寻找新家园,将 6 万多平方公里的优质牧场奉献给国防事业。

  在这片让出来的牧场上,东风航天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崛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东方红一号” 等众多航天壮举在此发生。如今,相关历史在多处被传颂弘扬。额济纳旗党政机关旧址的展厅、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历史展览馆、中国第一卫星发射场等地,都留存着那段辉煌的记忆。今年4月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中国航天员太空 “出差” 常态化。

  9 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阿拉善额济纳旗东风镇宝日乌拉嘎查党支部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表彰。此前,中国青年网记者随“道中华?边疆行” 采访团走进这里,探寻背后的民族团结故事。

  宝日乌拉曾是水草丰美、土壤肥沃之地,也是额济纳旗党政机关原所在地。2000年,这里竖立纪念碑铭记搬迁历史。在宝日乌拉嘎查党群服务中心,亲历者讲述着当年的故事。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塔架。姜文山摄

  1958年,为发展国防事业,额济纳人民开启搬迁之旅。五月,千余位牧民赶着牛羊踏上艰难迁徙路。此后近12年,他们辗转多地,留下 “三易旗府” 的佳话。格日勒和敖云格日勒就是搬迁牧民中的成员。敖云格日勒在搬迁时年纪尚小,还不曾记事。“长大后母亲总会把我领到宝日乌拉旧址,祖国的航天事业发展在我们的故乡,我们的这一生就是光荣的一生。” 敖云格日勒感慨地说道。1958 年,格日勒年仅六岁,对于搬迁的记忆有些模糊不清,回忆起那段岁月,她缓缓说道:“大家前面抱后面背,把小孩放在骆驼上,已经记不清走了多少个地方。但大人们从来没有提过困难,赶羊的赶羊、赶骆驼的赶骆驼。因为小我牵不动骆驼,骆驼也不愿意走,父母还着急的责怪我。当时并不知道为了什么,长大了才明白。”

亲历者格日勒老人讲述当年随父母迁移的故事。姜文山摄

  66年间,额济纳人民成就了无数佳话与辉煌。如今,当地牧民卫其勒格其,接过“最好牧场为航天”的接力棒。他的牧场位于东风着陆场,多次见证神舟飞船降落,他毫无怨言且倍感骄傲。神舟起落是吾乡。沙漠戈壁中,胡杨梭梭挺立。“赛汉陶来” 在蒙古语中意为美丽的胡杨。牧民卫其勒格其深情地说:“我们就像胡杨一样守护神舟,额济纳这片土地就是神舟飞船最温暖的家。” 卫其勒格其是额济纳旗赛汉陶来苏木孟格图嘎查的一位普通牧民。在内蒙古牧区,苏木相当于乡,嘎查相当于村。孟格图嘎查再往西,就进入了东风着陆场,面积达两万平方公里,卫其勒格其的牧场就在其中。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飞船发射塔架。姜文山摄

  从 2022 年开始,神舟十二号、十四号、十五号、十六号先后降落在卫其勒格其的牧场上,飞船回收车队一次次穿越牧场,但他对此从没有过一丝怨言。

距离发射塔架的一颗小榆树“树坚强”。姜文山摄

  在距离神舟飞船发射塔架仅 50 米处,有一棵小榆树,航天人亲切地称呼它为 “树坚强”。每当火箭在东风航天城腾空而起、直刺云霄,喷涌而出的巨大热浪将这棵小榆树烧得焦黄。但第二年春天来临时,这棵树焦黄的枝干上总会重新生出嫩芽,奇迹般活下来。多年来,200 多颗卫星、18 艘神舟飞船在东风航天城成功发射。一枚枚火箭在东风航天城点火起飞,“树坚强” 见证着一代代航天人,深扎戈壁、飞赴苍穹。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